力促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省成果(专利)拍卖季活动办到大学城

2025-11-05

10月31日,2025年江苏省成果(专利)拍卖季生物医药产业专场在南京仙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举行。今年的成果(专利)拍卖季,共征集到2000余项成果(专利),其中生物医药领域多达541项。

生物医药是江苏省重点打造的“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南京市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该市拥有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1032家、上市企业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涌现出独角兽企业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0家。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仙林大学城,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活水”。在生物医药领域,仙林大学城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6所高校设置相关专业,拥有8位两院院士,集聚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临床转化”的完整创新链。

 

专场活动中,6个项目展现各自创新亮点。南京大学李金波教授团队介绍,如何将核酸药物精准地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并精确控制药物活性,是一个重大挑战。“基于声动力激活核酸药物的肿瘤联合治疗”项目,拟突破传统治疗手段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将声动力药物与核酸药物联合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通过超声精准控制核酸药物的活性,为三阴性乳腺癌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研究思路。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顾薇介绍了一个“血速凝”项目。团队从中医药传统理论中获取灵感,用超分子技术改性丝素蛋白形成纳米材料。这种材料可解决传统材料在高压血流下的结构失效问题,是国内首款可在两分钟内独立止动脉血的止血产品,安全高效、原料易得,可开发微创外科辅助手术器械,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在大出血等创伤急救领域的市场垄断。

 

专场活动中,一批通过成果(专利)拍卖季成交的项目签约,总签约金额超1000万元。南京大学与无锡市康和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聚阳离子型多糖及其应用”等4项专利,排他许可给“康和清源”公司。科研团队成员告诉记者,这4项专利有助于企业开发抗顽固性感染生物材料产品。

 

专场活动由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

 

 

 

 

 

来源: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