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6月24日,2025年江苏省“J-TOP创新挑战季”生物医药产业专场活动举行,为今年“挑战季”拉开帷幕。记者看到,专场活动既是企业技术需求“对接站”,也是科研成果“展示台”,还是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服务举措的“宣传区”。现场信息表明,各方协同、合力赋能,成为江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鲜明特色。
专场活动在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举行。南京科络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苏曼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布技术需求。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学者,则介绍了期待转化的科研成果。
在政策、服务宣介环节,“技术经理人”成为热词。南京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成果处处长陈志俊对该市上月出台的加快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若干措施,进行专题推介。他说,目前南京正大力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分中心,全力攻坚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技术经理人在两个分中心及四大攻坚产业领域实施的转化项目,除按约定获得收益分配外,还可根据服务绩效获得每人每年最高5万元奖励。高校院所事业身份的技术经理人,在两个分中心注册后,可享受政府给予市场化技术经理人的奖励政策。
南京不仅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学院,系统化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还支持在宁高校组建技术转移学院,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专业培养,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彰显该市建好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技术经理人队伍的决心。
在介绍服务政策时,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副主任吴昊提到,为解决一些高校科研项目“不会转”的问题,中心建立了153人的专兼职技术经理人队伍,其中28人为专职技术经理人。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金融支持。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成立的5亿元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存续期限长达15年,包括8年投资期、7年退出期,是实打实的“耐心资本”。该基金投资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项目,项目来源不局限于高校老师群体,而是拓展到博士生、科创公司、创业团队等。“不以头衔为筛选标准,而是真正看转化的可行性、项目的前瞻性。”集团投资三部总经理闫鹏安说。
为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专门开发“研发管线贷”。该分行副行长刘徽介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小微企业,有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生物医药分中心认可的项目,可申请“研发管线贷”,单户企业授信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目前,这款创新性金融产品,已在5家企业落地。截至3月,该分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近40亿元,服务科创企业1000多家,有力促进“产业需求—金融供给—生态共建”闭环的形成。
专场活动中,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关人士,分别介绍计量赋能生物医药创新的实例、生物医药领域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政策。
“成果(专利)拍卖季”和“J-TOP创新挑战季”活动,是江苏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科技成果转化品牌活动,由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和省知识产权局主办,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单位承办。今年两大活动将举办12场线下专场。6月24日的首场线下专场,省、南京市及南京江北新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及高校代表近百人参加。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