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江苏省科技厅、中共江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指导,南京市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江苏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管理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3年江苏省专利(成果)拍卖季南京专场暨知识产权运营赋能江北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

省知识产权局二级巡视员施蔚到会并致辞,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处副处长李汉中、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权海、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王亚利、南京市知识产权局专职副局长何华英、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调研员王荣、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总经理肖莺等出席活动,南京市有关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中心)、科创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技术经理人等近100人参会。
活动围绕专利拍卖和开放许可“双管齐下”,努力化解专利转移转化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的“两难”问题,挖掘征集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前景广阔的专利成果对外发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专利(成果)拍卖季开展以来,共征集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网江苏电力等106家单位的3175余项专利(成果),其中专利开放许可581项。截至8月底,已有199项成功拍出,成交金额超6000万元。其中南京地区成交项目88项,金额4000余万元,位列全省第一。
活动现场,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三个产业发布供需信息对接,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医药用PLGA合成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一种从赛北紫革中提取分离白毛碱方法专利”等21项专利(成果)成功签约转化,签约金额1440万元。
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居管理与服务平台”以300万元成交,“通过活动,我们与高校顺利达成合作,该项成果促进大模型与行业应用融合,实现了智能家具的互联和信息交互,目前正处于产品开发阶段,可应用于家居、办公等场景。”签约企业表示。
会上,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总经理肖莺介绍了江苏专利开放许可总体情况。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部署,通过专利(成果)拍卖季活动进一步推动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省统筹中心(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转化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强信息发布、组建服务联盟、组织供需对接、培养服务人才,并联合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高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聚焦地区、产业、专利权人、专利基本情况等维度,对试点专利进行分析。
自去年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实施以来,全省59家单位共发布开放许可专利1440件,主要集中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一代信息与通信等领域,其中474件已与企业达成开放许可协议,金额超1800万,其中免费许可373件,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企业。
活动中,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10件专利以“一对多”的形式开放许可,均为免费许可;南京邮电大学与栖霞高新区、徐庄高新区签订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专项合作协议,聚焦园区重点产业深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促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作为专利制度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专利开放许可进一步降低企业知识产权交易成本,让企业把专利先用起来,也更好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利广泛传播和运用。”南京工程学院科技与产业处处长韩冰介绍时说道,“我校教师研发的裸眼3D技术在影视、教育、医疗、元宇宙等领域存在广泛应用前景,其中光学膜核心技术正通过开放许可,与行业内企业共同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升级。”
为推进专利技术高效快速转化运用,贯彻以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活动搭建供需平台,邀请江北新区、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3家南京市重点园区发布66项专利转化需求,为专利成果入园进企提供需求指引,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等南京市重点产业发布可转化专利供给82项。
活动同步举办了知识产权运营赋能江北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知识产权运营如何赋能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分享经验,献计献策。